馬未都:行家永不外傳的汝窯鑑定方法,吃透這五點才知道!

汝瓷的悠久历史是源自于我国宋朝时期,而就在当时汝窑就是已经是“汝、哥、定、钧、官”五大名瓷之一了,主要是因为产于汝州而得名,因此在中国陶瓷史上被大家称作为“汝窑为魁”。汝瓷最开始烧制于唐代,兴盛时期是在北宋年间,大部分都是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窑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用料也很有讲究,并且使用了独特配方,采用了高超的技艺烧制而成,由于铁已经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因此才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成为了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汝瓷在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才导致失传。元代以来,每个时代一直都有不少的专家都在仿烧但是都难以成功,因此才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

图片

汝瓷因为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图片

也正因为汝瓷一直以来的珍贵,导致从古至今汝窑就夹带着神秘的色彩,鉴定中也存在诸多的争议,老陈是一位业内资深古玩经纪人,家族世代收藏可追溯至清代,专修考古专业。经常穿梭于各大拍卖行和博物馆,曾亲自策划过许多大型拍卖活动和博物馆主题展览研究。目前老陈任职于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负责于市场藏品征集一职,由于本身对汝瓷的喜爱,老陈曾与业界多位教授实践探讨过汝瓷鉴定中的问题,特作此文,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汝窑鉴定的一些专业知识,请认真阅读。

图片

鉴定汝窑的方法分两步走,先用肉眼目检,在用放大镜看,如果第一步目检不过关,就当即淘汰,没有必要进行第二步,以免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肉眼目检是从宏观上观察,首先看造型和它的神态精髓,看它的精、气、神是不是符合宋代的时代特征。汝窑同钧窑一样,是釉面滋润,发色幽雅,美而不华,朴而不拙的器物,处处彰显着隐忍内敛、清雅独立的士子品格,轮廓简要、端庄、典雅。它赋予道教的清玄理念,再就看它的老旧程度和土沁强弱,检查有无破损及其他缺陷。

图片

一、汝瓷鉴定—芝麻钉

“香灰胎,天青釉,芝麻钉”是汝窑器鉴定的最基本特征。

图片

这种细小的芝麻支钉只在汝窑器中出现,其他瓷窑根本无法仿制,明清御窑也仿不出,仿得最好的乾隆官仿汝釉瓷也需支钉加垫饼,令人奇怪的是,随高宗南下临安建都而建的南宋老虎洞官窑的窑工(有一部分是北方的汝窑窑工)也无法复制出芝麻支钉,看来清凉寺汝窑烧制的秘密伴随着金兵的入侵而煙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优秀的汝窑烧制工艺也随之失传了。

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汝窑支钉的真面目终于揭开谜底。芝麻支钉其实很平常普通,就是窑工用当地的粘土随手捏制素烧而成,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初期垫饼有支钉和无支钉两种,支钉制作较粗,钉与饼容易脱落,后期制作偏精,饼薄钉尖;以后再生产垫圈,垫圈有带支钉和不带支钉的,有三支和五支钉的,六支钉的作水仙盆用,粘土垫饼或垫圈制成后,素烧成形,便随时取用,就是如此简单。后南宋官窑做不成,景德镇窑也做不成,原因很可能与当地粘土成份有关

二、汝瓷鉴定—开片

开片纹是瓷器在烧造过程中,由于胎、釉受热、泠却等膨胀系数的不同,在炉火的烧造过程中或出窑后不断形成的一种釉表面的龟裂现象。开片本是瓷器烧造过程中的缺陷,但文人们对此提升至审美高度,汝窑是第一个。

图片

汝窑的开片非常独特,也如同汝窑之釉面一样丰富而多彩,古人留下来的称谓非常多,且形象贴切,如鱼子纹,冰裂纹,蟹爪纹,鱼鳞纹等等。

图片

汝窑的开片与它特有的工艺和配方有密切关系。汝窑施石灰釉,施釉薄而呈色均匀,并且玛瑙入釉,釉面温润,玉质感强。出窑时已有大开片(以下称主线),出窑后仍继续不断地开片,但都是小开片(以下称为副线),副线都在主线条范围内,不会出主线条之外,并在两主线条内形成网格状,网格有大有小,开片有深有浅,有的开片是斜向的,并呈有白色短线。河南民间专家袁海清在《汝官窑研究手记一》中对开片的形成原理作了详尽的分析。

图片

下面列举一二:

柳絮纹:开片稀,线痕浅、细,色淡。

鸡爪纹:形状似鸡在湿地上留下的瓜痕。佚名《百宝总珍集卷九:青器》“汝窑土脉滋润,与高丽器物相类,有鸡爪纹者认真,无纹者尤好,此物出北地。”这是南宋人的真实记载。后世因无此传世品可查,故变成了“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图片

三、汝瓷鉴定-釉色

汝窑基本都是用于宫廷,因此制器也基本是不计成本的使用,并未还以玛瑙入釉,因此釉色呈现出粉青、天青、天蓝色较多,也有月白、桔皮纹、豆绿、青绿等釉色,釉面一般滋润柔和,纯净如玉,还伴有明显的酥油感觉,釉面稍透亮,大多呈结晶状或乳浊。如果用放大镜去观察,便可以看见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抚之如绢,釉如堆脂,色泽滋润纯正、素静典雅、纹片晶莹多变是主要的特征。

图片

四、汝瓷鉴定-气泡

有两种釉下气泡。一种“寥如晨星”,釉下泡少是汝窑的典型特点。不过还有一种汝窑的泡非常密集不可不知。因此关键要看泡的年代特点。二十倍,一百倍,二百倍和五百倍放大镜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宋明清三朝的釉下泡区别很大,虽然最近10年造假者用化学物质造老泡和黑死泡,其实跟宋朝泡差别很大。宋朝的釉下泡出现像月球陨石坑一样瘪下去的死泡,泡有七彩光。放大镜下看,釉下有许多没有完全磨碎的点点,低级别汝窑用玛瑙粉,这算是低配。高级别汝窑用玉粉加磨碎的宝石。宝石本就很难磨碎,宋人也许是故意不完全磨碎,留在釉下如天上的星星,阳光下更增加釉色的美。

图片
图片

五、汝瓷鉴定-底款

目前已知有三种款识。第一种为室名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汝窑盘,器底刻有“寿成殿皇后阁”6字;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汝窑纸槌瓶、出戟尊,器底刻有“奉华”2字,均为宋代皇城宫殿名,是宫廷玉作工匠后刻。

图片

第二种为物主的姓氏。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各收藏有一件器底刻有“蔡”字的汝窑盘,据冯先铭考证,“蔡”字款可能指的是宋徽宗时权臣蔡京或其子驸马都尉蔡鞗。

图片

第三种为天干款,如“甲”“乙”“丙”等字,是清乾隆朝给汝窑瓷器划分等级时由宫廷玉器作所刻。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两件刻“乙”字汝窑盘;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三件刻“甲”字汝窑盘、一件刻“丙”字汝窑盘(此盘口镶有铜边)。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汝窑的仿品较多,早在20多年前河南省宝丰县汝瓷研究所为了重现汝窑的神韵就开始研究并仿制汝瓷,现代文物市场受趋利影响更是极尽所能仿制汝瓷,许多仿品的底部刻有“清凉寺”款,或刻“蔡”“甲”“乙”“丙”及乾隆御题诗等款。

图片

仿品所刻款识与传世品不同,有楷书款也有篆书款,有阴刻也有阳刻;有的款识字体虽规正,但笔划粗重;有的阳刻诗文款的文字全部带釉,这在传世品中是绝对没有出现过的现象。此外仿品的诗文款不仅刻在器物的底部,有的还刻在圆器的里心或琢器的腹部,刻款文字内还涂有酱釉或金彩,这些现象与传世品都是有区别的。

图片
新仿宋汝窑三足炉(底)

以上是老陈整理的一些资料,看完有什么感想,可在下方评论,留下你的意见。如有收获,可点关注或转发,让更多人不再迷路(福羲老陈)

发布者: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

選擇福羲國際藝術品拍賣行的服務,我們將一如既往的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更專業、更周全的收藏知識指導和收藏投資指引,伴隨著我國收藏熱第四次浪潮的到來,祝愿福羲國際藝術品拍賣行和廣大藏家愛好者和藏品投資人共同成長。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賣或者參加拍賣推薦會請與福羲國際拍賣公司授權徵集點客服陳經理聯絡,洽談市場趨勢與托售事宜。

電話Tel : +852 5482 1633

微信WeChat:XGDG6913

LINE:xgdg6913

Whats app:+852 5482 1633

Email:cyuxin553@gmail.com

征集類別:

1、名家字畫:中國古代及近現代名家書畫,油畫、水粉畫及其他藝術形式不限。

2、精品陶瓷:歷代陶瓷精品,以宋五大名窯、元、明、清官窯瓷為佳。

3、翡翠玉器:高古玉、和田玉、翡翠等玉器精品,要求玉質佳、雕工精。

4、雜項文玩:文房四寶,繡品、田黃,雞血石,金銀器,青銅器等。

5、明清家具:各種材質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黃花梨為佳

征集流程:图片审核-实物审核-专业市场人员拟定预估价

发布者: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

香港福羲国际拍卖秉承着以推广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文化不断努力和发展,一直对艺术品拍卖的发展不断做出努力和贡献。大型國際拍賣會全球公開征集,藏品拍卖咨詢 Tel : +852 5482 1633 WeChat:XGDG6913 LINE:xgdg6913 Whats app:+852 5482 1633 Email:cyuxin553@gmail.com

留下评论

通过 WordPress.com 设计一个这样的站点
从这里开始